【城市呼吸】刘晓义:你不会阅读这篇文章……

香港电车上鲜有人在读(纸本)书。(图:刘晓义)

……但是你点击进来了,于是你开始阅读这篇文章。

的确,此时我正坐在香港电车上。我抬眼望去,四周没有人在读书。车里的人们盯着手机,窗外是风雨中飘摇的实体书店。

我们常说“信息爆炸”,以此来作为这个时代不阅读的借口。殊不知这个词被提出来已经过了半个世纪,但是从前人们还是看书的。我的小时候是上个世纪末,网络还没有普及,更没有智能手机。我住在学生宿舍里,也没有太多的娱乐,所以平日里最大的消遣就是阅读。我记得每两个星期都要跑去勿洛图书馆,借四本书;两个星期之后看完了,再去换四本。除此之外,我每天都看报纸,从头版到广告都看。

这种看似囫囵吞枣的阅读,其实对我早期的知识储备和思考训练,提供了很重要的养分。

巴士车窗外是风雨中飘摇的实体书店。(图:刘晓义)

如今这一切听来像是天方夜谭。大概从十年前起,人们不再阅读,知识不需要再自我储备——凡事不知问Google。巴士地铁上,除了我自己,可能只在日本偶尔看见看书的人。相似的人之间会有一种会心一笑的

默契和无奈,却淹没在一片蓝光和辐射的海洋里。

没耐心阅读却急于分享

无可否认,很多人拿到新手机时,总会自我欺骗地下载一个阅读应用;但是更多的时间却是泡在即时通讯、社交平台、短视频、电子邮件里。当可用数据数量增加后,我们就失去了主动阅读和选择的能力。信息看似超载,实际上全是无用的信息;信息缺乏管理,只能是混乱的碎片阅读。

社交媒体便是这个时代碎片阅读的源头,也是再现。我们已经没有了耐心阅读,却总是急于分享;而我们的分享也同样没有耐心去书写。2017年,Twitter放宽推文字数限制,由原本的140个字符拓展至280个字符;而早期微博也限制输入140字,超出会有超字提示;对于输入的限制,也就是对于阅读的限制——科技巨头们早就发现,人们的阅读耐力已经无法超过140个字。大多数人中文阅读的速度是每分钟300-500字,也就是说,人们对于同一信息的阅读耐力,不超过30秒——这是一到两则YouTube广告的长度。

我们在用消费的速度阅读。

智能手机带来的是混乱的碎片化阅读。(图:刘晓义)

如果你阅读到这里还没有放弃,那么恭喜你:你已经阅读了849个字。这显然不符合现代都市人的阅读习惯。为了让阅读成为消费,成为点击量,我们身边的资讯输入也变得需要迎合、需要热门、需要哗众取宠、甚至需要作《你不会阅读这篇文章》这样的标题党。

成年之后,我阅读时间最长的阶段,是住在云南大理的时候。那是回想起来云淡风轻的日子,可能因为那里不是一个匆忙的城市,可能因为那个时候我没有智能手机。但是,当时有一位新加坡的老朋友来度假。一天早上,他在客厅里掏出一本书开始阅读。三分钟后,我就在Facebook上看到他发了一张书的照片,向世人宣告他在阅读——这大抵就是这个焦躁时代的写照。

写到这里,发现已经超过一千字,而你今日的阅读也已经超标。

感谢你的阅读!

刘晓义

“避难阶段”艺术总监。作为一名不断地探索艺术边界的艺术家,晓义被誉为亚洲实验性剧场最年轻有为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于2016年获颁国家艺术理事会“青年艺术奖”。晓义也是一名文字创作者,著有诗歌、小说、剧本、评论性文章等等。
城市呼吸

世界很小,城市很大。身处城市,呼吸城市,感受城市,也活出城市。随着文字从新加坡出走,各方青年写手在键盘上穿越城市,激荡你我他的思考能量。

你可能会感兴趣 You may also like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