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雨火》
陈晓、王一博主演的缉毒警匪片,故事说禁毒警员陈宇发现从境外归来的儿时好友吴振锋,有贩毒嫌疑。
吴振锋父亲当年因涉毒被杀,但他坚信父亲是被诬陷的,于是混入毒贩圈追查真相。
陈宇一直怀疑吴振锋的动机,两人一黑一白、一明一暗,相互猜疑却又尝试信任,在此矛盾情谊下,试图揪出贩毒集团的神秘幕后首脑。
缉毒难度高,首脑身份密
剧情层层推进,禁毒队剖丝抽茧,与毒贩斗智斗力,很多时候以为破案在即,却又因对方狡猾掩护而功亏一篑,显示了缉毒的艰难程度。
尤其毒贩当中虽有形于外者,亦有隐于市的神秘客,级别越高,身份越保密,大boss很可能就是表面上完全看不出来的常人。
《冰》也在终极贩毒首脑身份上玩了一个反转,制造了一个意想不到,虽有详细交待解释前因后果,但合理与否,则见仁见智。唯戏剧效果终究达成,若以此角度而言,倒是可以不去纠结合理性。
陈晓饰演吴振锋,王一博饰演陈宇,两人以双主角登场,一个潦倒落魄,一个正义光明兼大脑担当,形成鲜明对比。巧的是,人设上壁垒分明,演技表现同样高下立见。
陈晓有戏,王一博如一
蓄了小胡子的陈晓,剧中外形酷似年轻时的香港导演兼演员陈勋奇,他将忍辱负重、卧薪尝胆的孤胆英雄角色演绎得相当到位,屡次刀口下打滚、枪下险死还生,与毒贩周旋时隐藏动机、与兄弟对峙难言之隐,无论表情和眼神,都有不错的诠释。
反观极受瞩目的王一博,除了临近剧终的一场哭戏之外,32集以来几乎都在看他以同一个表情演出各种不同情绪。
或许他想装酷,但问题是又不酷,始终如一的面瘫严重让人置疑他高IQ的人设。
(而且凭什么他一个初级警员,可以随随便便在警局各大办公室进出自如,不爽就冲进上司房里质问对方处事安排,且无须为自己的无礼越级行为负责?)
除了中国警匪剧一如既往地直接间接弘扬歌颂正义一方的英勇不屈,以及剧情有点过于兜兜转转之外(20集左右该会更紧凑精彩),《冰》算是制作认真可以一看的犯罪作品。
《庭外》
分为《盲区》(6集)和《落水者》(14集)两个故事,本剧宣称是中国首部律政悬疑双单元剧,之所以名为《庭外》,因全剧几乎没有法庭戏,所有事件发展都在法庭之外产生。
《盲》说的是最高法院法官鲁南,协助参详津港一起多年前的碎尸案,调查途中涉及了一个由陈曼领导的走私集团,整个案情扑朔迷离。
《落》则将主角定在全国十佳律师乔绍廷身上,他在代理一起刑事案时,无端成为犯案嫌疑人,之后虽无罪释放,但律师执照被暂时吊销。
乔绍廷跌落人生低谷,却没放弃暗里追查事件真相,以还自己清白,他的行为最终引发津港两家最大律师所第一谁属的争夺战。
神探法官,猪友队长
两个故事看似无关,都发生在同一时空,情节和人物也有交错,算是编剧的巧思,但相互关联的重要性其实微乎其微,让人觉得若将《盲》和《落》设定为两个完全独立的故事也无不可,这方面有点可惜。
《盲》最大问题不在案件设计,而是人设,夏雨饰演的法官鲁南,与我们印象中在法庭高高在上,或只在室内办理文书工作的印象大相径庭。
鲁南不只亲自参与刑侦过程,还上山下海、飙车开枪,几乎就是神探等级。
为了突出人物形象而如此不顾一切,反而让人觉得严重失真——最起码说好的各司其职咧,法官要这么积极参与外勤工作,那警察都干什么?
剧中警察要角就两位:津港和江州刑侦副队长,编剧将她俩设为互不咬弦的“冤家”,当作戏剧效果无可厚非,但强行把两人降智就说不过去了。
虽然是为了衬托鲁南的神,但也别低估了观众智商啊,两大地区的刑侦副队长被搞得有如猪队友般,看了都难过。
两强联手,现代宫斗
《落》的主角律师是罗晋饰演的乔绍廷,同样也是神级人物,他在《盲》率先“客串”登场,假扮合伙律师,与走私集团巨头陈曼一对一,在对方各种测试中随机应变,在小命不保下超常发挥,如此神级表现,赞叹是必须,但同样的难免觉得与写实距离相差太远。
乔绍廷在《落》故事里反倒踏实了一些,律师执照被吊销,却“幸运”找到一位崇拜他的新晋律师愿意暗里协助,两人不仅在各个案件中发挥所长,也因两个脑袋胜于一个的互补状态下,让推理显得更为合理。
《落》的对白有不少法律专有名词及司法程序论述,对此不熟悉的话会一头雾水,所幸并非主要线索,即使不懂也不会影响整体观剧体验。
两家律师所的明争暗斗、尔虞我诈,人物的讳莫如深、忠奸难分,形成一种现代宫斗剧的氛围,喜欢这类题材的话,当会觉得具有一定可看性。
《消失的孩子》
改编自贝客邦小说《海葵》,故事说一对夫妻早晨如常送孩子上学,父亲先到楼下热车,之后母亲让9岁孩子自己下楼上车,但这一天出现了状况:孩子在下楼途中离奇失踪了。
另一线是说一名男子因沉迷赌博而妻离子散,只能跟父亲同住当啃老族,某夜父亲晚餐后猝死,男子为骗取退休金决定藏尸家中。
第三线说的是一位年轻貌美的白领丽人,怀疑自己在家中熟睡时遭人侵犯,但苦于找不到证据和线索,一直活在阴影下。
案情不明,立意明确
《消》剧一开始就相当引人入胜,佟大为饰演的父亲,下楼时如鬼打墙般不断经过自己家门,虽然只是人物内心彷徨的视像化表现手法,却在一定程度上吸了眼球。
紧接着就是孩子失踪的主戏,密室消失般的奇案,却又非由任何超自然力量造成,自然让观众更好奇孩子如何消失无踪。事件也带出夫妻之间、家长孩子之间沟通不良的社会问题。
藏尸案有点阴森,但不到变态,因儿子作为有明显原因,这条线主旨更在于描述赌博人士的迷失心理。
睡梦侵犯案算是比较“一般”的推理题材,重点在于找出犯人的方法,相对来说主旨较薄弱。
3条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故事线,必然会在线索一点一点披露后呈现环环相扣的真相,这种手法在悬疑片中当然不算罕见,重点是3条支线背景都是小区邻里,主人翁也都是平民百姓,在小市民日常中发展不常见的案子以制造反差,同时反映新生家庭与原生家庭现象与问题,或许才是《消》所要传达的讯息。
节奏太慢,注水之嫌
《消》的案件设计并无大问题,问题出在节奏——太拖了。
很多时候追踪许久,只发现了一个小疑点;排查老半天,只排除了一个嫌疑人。这进展程度之缓慢,根本不能叫抽丝剖检,而只是吊人胃口。
更雪上加霜的是,重复画面不断播放,实在是考验观剧的耐性。我说导演,观众记性没这么差好吗,真的不用一直重放画面来提醒,那并不会加深印象,只会令人烦躁。
原以为12集会是比较舒服的长度(相较于中国剧往往动辄20-30集),结果注水度令人失望。
往后这类故事真的考虑一下6-8集的短小精悍吧,要不跟其他故事结成一部大型悬疑剧合集,相信会更讨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