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懿点】打零工

有一位企业顾问告诉我,假设今天你也是一名企业顾问,月薪$6000。但一天一个不巧、公司重组(最近这词怎么越来越普遍?),你被解雇,在市场上又没有另一个能付你同等薪资的雇主,那你打算怎么办?

很简单。你就找一间公司、要求月薪$2000,每个星期给对方两个工作日。同时,你再找两间公司,依此复制。从此你不再有雇主。他们成为你的客户、而你也维持每个月$6000的收入。

“那等于一个星期要工作6天耶?”

你可能会想,但很多上班族本来就常在周末工作。

“那就没有花红,没有保险,没有带薪假了?!”

没错,零工经济的生活并不浪漫美好。除了手停口停,拒绝朝九晚五的结果可能就是24/7都在工作。

那投入零工经济的人到底在想什么?其实就是想用自己的方式,做自己相信的事。

我“打零工”整4年了,除了主持电视节目,也经营网络平台,同时投入媒体教学的工作。这样的日子我早已习惯、很少对此做太多思考。但最近在为参加《前线开讲》节目搜集资料时,看到一篇2018年刊登于《哈佛商业评论》的文章 “Thriving in the Gig Economy”,突然对其提及的情绪起伏特别感同身受。

文章作者对65位自由职业者做了深度的采访,最后发现,就算是成功、地位稳固的自由业者,都会时时为自己的收入和声誉感到担忧;而随着工作来去,焦虑和身份危机更是一种常态。同时,他们几乎都表示、非常重视个人的工作产出,因为工作成果是个缓解情绪、自我表达的重要出口。

的确,在充满变化的市场中,我有时能大白天在家里睡午觉,有时又得三头六臂、喘不过气。我常提醒自己,要维持情绪健康就必须适时划清界限;要记得我是我、工作是工作。话虽如此,我有时也忍不住下意识地用工作产出来定义自我价值。

如果你也和我一样,其实我们并不孤单。文章中也提到,自由的代价是长期的不稳定性,每个人都面对其所带来的情绪起伏与自我怀疑。但是,通过维持自己每天的工作日程、找到工作的意义等,就能有效保持自己的状态稳定。

那天在《前》的录影,参与讨论的人来自各行各业。其中有转投企业的模特儿,也有选择加入演艺圈的白领,更有脱离企业“老鼠竞赛(rat race)”的歌唱老师,职场顾问等。

虽然每个人对零工经济的可持续性看法不一,但基本上都同意,我们不只需要在职场上保持竞争力,更不能忘记本心,工作才有意义。

话说,这其实不只是自由业者要谨记的,上班族也需要自我提醒、维持一定的竞争力和信念,并时时保持自己情绪健康。

毕竟,最近“重组”这词,好像越来越普遍。

林有懿,主持电视节目之外还有很多话要说的媒体人。 深信人应该对话。知道自己从哪里来,才能决定往哪里去。
 
相关标签
  • 专栏:有懿点
  • 热门 Discover

    Advertisement

    你可能会感兴趣 You may also like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