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2019冠状病毒疫情影响,不少非新加坡籍艺人今年无法回家庆祝农历新年。身处异乡,桌上自制的家乡菜,是他们与家最直接又密切的联系。分别来自中国、马来西亚、澳门的新生代艺人翟思铭、萧歆霓 、曾晓晴,连同新加坡土生土长的邓伟德,一同分享各地庆祝农历新年的习俗。
赠柑vs送礼蓝
每逢新春佳节,本地超市及巴刹水果摊必会堆满年柑。上门探亲,人手一对年柑,象征大吉大利。然而,在中国及澳门,人们在探亲时可是送上年货礼篮,内容应有尽有。
吃火锅vs吃年菜
在本地,年夜吃火锅也称“围炉”,象征一家团圆。然而在澳门,人们更常吃年菜。道道菜肴都代表美好的寓意,例如“瑶柱扒生菜”中“生菜”与“生财”谐音、取名“横财就手”的猪手(猪蹄)料理也象征积聚财富。
在中国,家家户户都会包饺子。饺子形如元宝,寓意“招财进宝”。另外,饺子有馅,便于人们把各种吉利的东西包到 馅里,以寄托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祈望。
不能扫地、剪头发、买鞋
各地比较统一的习俗,则包括过年期间不得扫地、剪头发和买鞋。不得扫地,是为避免把屋内的福气都给“扫走”;不得剪头发则源自民间说法“正月不剃头,剃头死舅舅。”据民俗专家考证,这一传统来自于清初对汉人强制实行的“剃发政策”,汉人以正月不理发来寄托对明朝的“思旧”之情,后来讹传为“死舅”。
不得买鞋,除了因“鞋”在粤语读起来像在叹气,有不好的寓意以外,“鞋”还与“邪”谐音,正月里买鞋会带来邪气。 正月初一要扔一双旧鞋,表示扔掉一年的‘邪’气”。
想知道更多各地农历新年的习俗,点开视频就知道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