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前告别式”指的是一个人在生前为自己组织或安排的告别仪式。这种仪式最大的意义是允许当事人在去世之前有机会与亲朋好友告别,表达对他们的爱意、感激之情或是道别的心情。
生前告别式一般上不带悲伤的气氛,它可以是一种仪式、聚会、晚宴或其他形式,具体形式是根据个人的偏好和文化背景而有所不同。
但,在东方人诸事皆讲求“吉利”的社会里,人们对生前告别式的接受程度到哪里?
黄明志不是第一人!
昨天(1日),马国歌手黄明志选在愚人节上演了一出惹“火”的生前告别式戏码。实际上,在娱乐圈中为自己送终的艺人早有先例。现年93岁的香港艺人黄夏蕙因为经常出席名人丧礼而有“殡仪之星”之称。一向喜欢标奇立异以博取见报机会的她,早在2014年就为自己举办了一场轰动香江的生前告别式。
她当时看到圈中的老友们相继离开,感怀自己年事已高但还健朗,不如提前安排好“以后的事”。她在将军澳景林社区会堂举办的生前告别式,邀请了一众好友来“观礼”。黄夏蕙本人则打扮华丽,更带上后冠,遵守丧礼规矩,包括有扶灵名单、遗照、寿衣、瞻仰芳容仪式,连同水晶棺材,共花费180万港元(约31万新元),并获得商家赞助。
黄夏蕙这场犹如港姐出巡的生前告别式,最惊心的一幕,当数她躺在水晶棺材中供人“瞻仰”!
事后,黄夏蕙姨将活动所有费用,包括身上的首饰、寿衣、骨灰罂、水晶棺材等物品捐作慈善拍卖,并全数拨予慈善机构,帮助独居长者身后殓葬之用。
百无禁忌的她直言自己并不迷信,坚信善有善报,人生自会逢凶化吉。
生前告别式的意义
一个人不可能有机会参加自己未来的葬礼,因此,为自己举办一场生前告别会,就具备了以下的意义:
情感的支持:生前告别式为当事人、家人和朋友提供了一个共同的场合,让他们表达对彼此的爱、感激和关怀。这种情感支持可以帮助所有参与者在面对悲伤和挑战时,得到支持和安慰,也让他们回顾和分享彼此美好的回忆。
和解与道别:生前告别式为当事人和他们所爱的人提供了一个宝贵的机会,让他们在当事人“临终”之前和解、道别,处理未完成的事务或情感问题,从而减轻遗憾和痛苦。
传达重要信息:当事人可以利用生前告别式的机会,向家人和朋友传达某些重要的信息、遗愿或想法,例如如对未来的希望、对生命的反思等,从而为自己的“离世”留下一些有意义的遗言。
安排善后事宜:生前告别式也可以让当事人和家人讨论并安排善后事宜,例如葬礼安排、遗产分配、医疗护理等,从而为离世做好淮备,减轻家人的负担。
生前告别式可说是一场临终预习,他日当事人去世后,其家属可以再次为他/她举办一场正式的告别式。
真的百无禁忌吗?
生前告别式本在质上是为一个来到生命末期的人,以及其家人和朋友,给予安抚和宽慰的一种方式。然而,尽管它有许多正面的意义,但如果不妥善处理,也可能存在一些潜在的问题或害处:
财务压力:组织生前告别式需要大量的时间、精力和资源,包括策划、淮备、安排、场地和协调。这可能会对家人和朋友的生活造成额外的压力,特别是若当事人本身已经需要大量的关注和医疗照顾的情况下。
心理压力:对于一些人来说,参加生前告别式可能会给他们带来沉重的心理负担,因为他们不得不面对自己或所爱之人离世后的现实考量。这可能会增加他们的焦虑和情绪压力。
社会压力:在东方传统社会的文化中,人们对如何举行生前告别式存有特定的期望和规范,这可能会带给当事人的家人和朋友造成额外的压力。尤其是艺人这些公众人物,不管他们举行生前告别式的动机为何,都要接受社会的质疑和“讨伐”的声浪。
因此,在考虑举办生前告别式之前,最重要的是要权衡其带来的好处和潜在的负面影响,并与家人、朋友一起讨论这个决定,以确保尊重每个人的意愿和需求。
一个生龙活虎的人,却为自己举行了生前告别式,此举会否折损福报,抑或带来晦气?对此,《8视界娱乐生活志》征询了本地知名风水大师慧师傅的看法。
慧师傅认为:“生前告别式是有其必要性的。当然前提是此人必须知道自己已快走到生命的尽头,借此正式向亲友们道别,而不是突然一声不响地离开了,让家人和亲友错愕不已。”
不过,如果是没事搞事,只为了博眼球、做新闻,此举难免会招人斥骂。慧师傅说:“黄明志毕竟是个艺人,大家不妨把他的行为当成娱乐趣闻。一般人是不建议这么做的。”
至于黄明志会不会为自己招致霉运,慧师傅的看法是:“重点是,华人做什么都讲求吉祥、趋吉避凶,如果你不是一个行将就木的人,那办什么生前告别式都是没有具体意义的,因为出席者内心都不会有那种刻骨铭心的感受,说的话也不是由衷之言。若你真的是要走了,哪怕对方只是给你一个拥抱,也胜过那些外在的仪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