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问答:人工智能能否取代创作者?

人工智能能否完成创造性的工作?(图:刘晓义)

适用年级:高级华文(高年级)

  最近,谷歌软件工程师莱莫伊内(Blake Lemoine)爆料他正在研究的聊天机械人,具有与人类孩子相当的感知能力,能够表达思想和感受。在与公司高层分享他的发现后,莱莫伊内被指泄密停职。这件事引发了人工智能界的热烈讨论。
  人工智能除了基于数据的计算之外,是否能拥有独立的思维和意志?AI能否完成创造性的工作?
  今年2月,我主导的一个《与人工智能写作》项目也完成了线上的展演。观众在线上看到了四个由人工智能写成的剧本,现场的线上调查也显示,有些观众真的被蒙混,误以为其中一些剧本的作者是人类。这再一次引发我的思考:在文化艺术领域,人工智能究竟能否取代人类?人工智能是否可以完成功能性以外的创造性工作?
  其实,在我的实验过程中,人类仍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与人工智能写作”,就目前阶段而言,更像是人类如何利用AI帮助我们写作。因此,目前还不存在成熟的“一键写作”的神话。好吧,“一键写作”也许是可能的,但你需要非常幸运。大多数情况下,人工智能还只是扮演一个辅助角色。因此,“与人工智能写作”这个概念当中的七个字,最重要的词也许不是“人工智能”,也不是“写作”,而是“与”——是人机协作,是人如何有创造力地利用科技。
  但是,我对人工智能写作的未来丝毫不怀疑。人工智能写作的潜能,确实有着人类写作所不能比拟的优势。
  首先是数据储备。人工智能模型都是通过大量的文学作品进行训练,因此它们的资料库当中,有大量的写作风格和写作模型储备。这个储备量是任何一个普通人穷尽一生学习,都无法获得的记忆量,简直就像是一座能输出的图书馆。
  其次是它们的“联想能力”——更准确地说,是基于资料储备所进行的预测。这和人类大脑的思维方式也可能是相同的。关于记忆的存储有一个很著名的“祖母细胞理论”,指在人脑中存在一个或一组神经细胞,当某些特定的概念如你的祖母头像出现时,这个或这组细胞就会激活从而产生联系。联想心理学认为,一切复杂的心理现象,都是通过联系复合起来的,这个思维就是联想。既然人工智能拥有人类无法比拟的记忆量,那么,其联想的可能性就会远远大于人类。
  最后一点,也是我认为最有创造力的一点,就是人工智能的“无意图性”。创作意图是文学意义创造和文学作品解读当中的重要问题。但到底何谓意图?可以肯定的是,几乎所有创作者的创作活动都是有目的、有动机的行为。传统文学理论非常看重意图在文学意义生成和解读中的地位。但是它的局限性也非常明显:意图性同样可能局限了创作的可能性,可能使得创作变得主题先行。“无意图性”是很多艺术家试图达到的最佳状态。
  人工智能有没有创作意图?如果只是基于数据的储备、通过数据的计算而产生的联想能力和思维能力,从而产生随机的内容,那么人工智能的创作,也许比人类创作者更加趋向无意图性的创作。
  以上都是人工智能在未来的艺术创作中可能发挥的优势。
  我想,我们一直在对我们所处的时代和社会做出回应,当然也包括这个时代的科技发展。科技总是在一步步地影响我们如何思考、如何生活、如何移动、如何创作。我们对如何更加有创意地运用科技,与科技互动感兴趣,并希望通过实验和研究,不断拓展创意的边界。

(改写自2022年7月1日新闻:【城市呼吸|刘晓义】人工智能能否取代创作者?

问题1:今年2月,作者在线上的展演有什么特点?

问题2:为什么作者认为虽然研发了人工智能,但人类仍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问题3:从文中找出最适合下面解释的词语,填写在横线上。

(a)发表令人感到意外或吃惊的新闻、消息(第1段)
(b)假冒欺骗(第3段)
(c)对比、比较 (第5段)           
(d)引发人从事某种行为的力量和念头。(第8段)

问题4:人类写作的能力在哪些方面比不上人工智能写作?

问题5:作者认为“科技总是在一步步地影响我们的生活”你同意吗?

下载答案及答题技巧
相关标签
  • 理解问答
  • 高级华文高年级
  • 高级华文高年级理解问答
  • 乐学新闻
  • 人工智能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 Advertisement

    猜你喜欢 Popular

    你可能会感兴趣 You may also like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