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呼吸|李世炬】边境重开后,在往咖啡馆的路上

曼谷旧城区一家本土服饰品牌开设的小咖啡馆Pattric Boyle Cafe,青色外墙十分抢眼。(图:李世炬)

在往咖啡馆的路上,都像在寻找新大陆。

自从岛国和邻近国家之间的出入境防疫措施在去年初开始陆续松绑以来,我以公务或度假为由,也完成了好几趟报复性旅游。重新打开的国界让所到之处似乎又生意盎然,人潮熙攘。每每开完会或逛完街,想找个安静的角落歇歇和整理思绪时,总会条件反射地打开手机搜寻附近是否有网评不错的咖啡馆。

在疫情前的旅游,我都会避开大型连锁咖啡店,特意寻找布置较个性化的小咖啡馆,浸浴在馆主营造的独一无二氛围。疫情后的旅游,却发现这类咖啡馆已经雨后春笋般在大都市的各个角落窜起。

社交媒体主导的数码生活形态,导致一些氛围较出位的咖啡馆,因为太多顾客前往打卡拍照,不得不列出最低消费要求或限制逗留时间。

要毫无压力地东施效颦维也纳作家Peter Altenberg名句“如果我不在咖啡馆,就是在往咖啡馆的路上”,也不是轻易能做到的事。所幸这一年来经过的城市,还是会找到能安顿心情的咖啡角落。
 

吉隆坡唐人街一家娘惹风酒店大厅的咖啡馆。(图:李世炬)

吉隆坡唐人街的战前旧店屋近年来受到青睐,许多新餐饮业者陆续涌入,借助上个世纪的建筑风格,打造有别于大型现代购物中心的饮食环境。为了方便寻猎美食,我曾选择住宿在那里的高楼酒店。

其酒店二楼住客登记大厅附设的咖啡馆,布置走娘惹风。午后的阳光穿过高天花板的空间,搭配桌上精致的咖啡杯盘,有自己的一种悠然从容。

曼谷旧城区Pattric Boyle Cafe内部。(图:李世炬)

去年12月重返曼谷时,为了体验一家精品酒店,第一次住在仿若时光倒流的旧城区。酒店旁有一家青色店面的小咖啡馆,非常抢眼。里头古早味的木质桌椅和看似随意放置装饰品的空间,是由一家本土服饰品牌开设的咖啡馆。

不知道是因为只售卖咖啡和简单糕点,还是地点缘故,似乎没有什么顾客,却绝对是个适合融入旧城区慢活步伐和进行个人冥想的角落。
 

香港西营盘地铁站旁的小咖啡馆Winston Coffee,适合阅读和阅人。(图:李世炬)

上个月在香港取消所有的入境防疫措施后,前去探访朋友,选择住在属于港岛新旧交替的西营盘。在靠近酒店的地铁站出口旁发现一家只能容纳约十名顾客的小咖啡馆,拥有着和港岛商业区的咖啡馆不同的节奏。

咖啡师和顾客像老友般攀谈着,顾客也可以在窗边或户外一面啜着咖啡,一面阅读书籍或属于这个社区的人来人往。
 

台北承恩门附近的手冲咖啡馆。(图:李世炬)

让我最早认识到小咖啡馆魅力的是台北市。去年11月重访时,又发现了两家令我有所触动的咖啡馆。在下榻酒店旁的一家手冲咖啡馆,面对着北门承恩门,读着台湾诗人夏宇将魔幻字句刻在纸上的诗集《脊椎之轴》,有了一种身处另一时空宇宙的感觉。
 

台北中山购物区里一家安静咖啡馆——黑露咖啡馆。(图:李世炬)

而离开台北去机场前,在繁华的中山购物区某个巷子里,发现了一家经营着宁静的咖啡馆,店门口贴着声明婉拒需要聊天讨论的顾客。在那里,真正感受到闹市里一片净土的意义。

在往咖啡馆的路上,都像在寻找新大陆。
 

请点击《城市呼吸》系列报道,阅读更多文章。

本文为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相关标签
  • 城市呼吸
  • 咖啡馆
  • cafes
  • 热门 Popular

    头条新闻

    Advertisement

    你可能会感兴趣 You may also like

    Advertisement